作者:王炳文,岳喜昂,劉衛兵 來源:醫藥世界2009年4月第11卷第4期
膿皰瘡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皮膚病。尤以好發于夏季兒童,傳染性較強,常在托兒所、幼兒園中引起流行[1]。我科2007-07/2007-09使用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治療膿皰瘡取得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標準:臨床癥狀和體征符合膿皰瘡,無系統性疾病;排除標準:皮損泛發,有發熱等其他全身癥狀者。52例膿皰瘡患者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齡1~12歲,病程2~5 d。隨機分兩組:治療組28例,對照組24例。
1.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浙江日升昌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外涂患處,3次/d,不加封包。對照組:呋喃西林液外洗后,紅霉素軟膏外涂患處,3次/d,不加封包。兩組治療期間停用一切注射、內服和其他外用抗菌藥物。連續用藥5 d后觀察效果。
1.3 療效判定 痊愈:原皮損全部消退,期間無新發疹;顯效:原皮損好轉70%以上者;有效:原皮損好轉50%以上者;無效:用藥5 d皮損未見改善者。
2 結果
治療組28例中痊愈27例,顯效1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對照組24例,痊愈7例,顯效9例,有效3例,無效5例。治療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膿皰瘡俗稱“黃水瘡”,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化膿性皮膚病。具有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感染的特性,易在兒童中流行。病原菌主要為凝固酶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單獨或混合感染[1]。在臨床中,發現患者對青霉素、鏈霉素、紅霉素、四環素等耐藥性逐年增加。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主要成分為硫酸多黏菌素B、硫酸新霉素、稈菌肽、鹽酸利多卡因,抗菌譜廣,而且由于抗生素間的協同與疊加效應,使抗菌活性增強,而且含有局麻劑利多卡因,有緩解患兒的癢痛作用,防止患兒搔抓患處,避免引起自體接種。在觀察中發現,治療組多數患者涂藥1 d即可見效,膿皰干涸結痂,絕大部分患者5 d可獲痊愈,無全身或局部不良反應。與局部使用呋喃西林液和紅霉素比較,見效快,有效率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7.